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的十里桃花溪是這座“賽博”城市的“綠肺”之一,沿岸綠樹成蔭、蟬鳴繞耳,5公里無障礙活力步道將彩云湖濕地公園、重慶市動物園等多地串聯起來,成為周圍居民鍛煉、散步的好去處。
這樣心曠神怡的城市綠景在九龍坡區比比皆是,筆直開闊的九港大道兩側綠意層疊,水碾立交橋下草木蔥蘢,三角道社區公園經改造后清爽宜人……在這里,“推窗見綠、出門進園”已是常態。
“推窗見綠、出門進園”的背后是九龍坡區自2024年8月以來推進的城市現代化治理“十大行動”。當地明確提出,要以“把城市當景區建設、當客廳管理、當資本運營”的理念,重塑城市氣質。
“景區”不能只有風景,配套也得跟上。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推進“十大行動”以來,全區新增城市生態綠道29.43公里、公共綠地面積60萬平方米,新增、維修、更換路燈1200余盞,修復人行道21000余平方米,貫通盲道近2500米。
基礎設施是城市的“骨架”,人文氣息和功能服務就是城市的“血肉”。軍哥書屋是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的新晉文化地標,記者走進這個由防空洞改造的書屋,一面貼滿了重慶街道門牌的墻面映入眼簾。再往里走,只見舊書籍、老報紙等文獻按照所屬區縣分門別類地擺放在不同的書架上。
書屋中心的座位區上,兩個學生正用新學會的英文單詞與外國人攀談。軍哥書屋主理人茍軍說:“猜外國游客來自哪個國家,已經成了小朋友們常玩的游戲。”
為了抓住這一流量密碼,黃桷坪街道下了一番“繡花功夫”:拆危房、修路面、建停車場,還在書屋背面墻體繪上年輕人喜歡的巨幅涂鴉。
以軍哥書屋為中心,一個設有書屋、鐵路記憶長廊、開放式藝術展廳、文化創意市集、軍哥壩壩茶、特色文化餐飲廳等配套的文化綜合體已初具雛形。
“以前車只能停路邊,現在新建了停車場,增加了100多個車位,游客可以停好車安安心心玩。”黃桷坪街道相關負責人說,把城市當客廳管理,就是要讓每個人舒心。新增小微停車場、打通斷頭路暢通城市車流、配備便民養老食堂、打造口袋公園,目的就是為了讓市民和游客仿佛是置身自家客廳,功能豐富又心情放松。
從“景區化”的外觀煥新,到“客廳級”的功能提升,九龍坡區還在思考如何讓城市“增值”。在二郎街道的啟迪科技園,咖啡香氣混著鍵盤敲擊聲,辦公樓間流動著蓬勃氣息。園區總經理劉迦拿出一組數據:2025年1—7月,園區營收同比增長70.7%,新引進企業13家。
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九龍坡區產業樓宇升級行動在助力。“我們全面摸排了全區的樓宇狀況,按照稅收情況等指標將樓宇做梯次排列,再根據不同樓宇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盤活方案。”九龍坡區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科工作人員說。截至2025年7月,九龍坡區135棟產業樓宇實現營收、稅收雙增長。
城市是生活的家園,也是發展的載體。九龍坡區用“景區”的標準塑造高顏值,用“客廳”的誠意營造暖服務,再用“資本”的思維盤活新價值。這座老工業區,正用細膩筆觸書寫現代化治理的新答卷,讓城市不僅好看好用,更充滿活力與溫度。(記者吳燕霞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