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業服務,是一種需要購買的服務。最近,在上海徐匯區湖南路街道,與街道干部、居委會工作人員和物業、業委會的人員座談,有人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:購買服務,是先購買,還是先服務?這引起大家的思考。
湖南路街道近年來在物業管理與服務上有不少創新與探索,其中是否有能夠回答上述問題的有效實踐和做法呢?
“同步之間”的信任
凡先與后的問題,都有點“先有雞還是先有蛋”的難題意味。城市小區,特別是老舊小區,物業費調整與物業服務質量之間,也存在這樣的難題。
居民說,我不知道物業服務到底會改進多少,憑什么調整物業費;物業公司說,物業費調整不到位,拿什么來改善服務質量……
湖南路街道地處上海著名的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,弄堂交錯,老舊房屋眾多,伴隨而來的,是物業管理“質價雙低”現象嚴重。面對先調價,還是先服務的難題,街道黨工委的思考是,如果一味在“誰先誰后”中打轉,永遠打不破先與后的難題,也找不到行之有效的答案。因為先與后的難題,其背后就是一個能否建立互信的課題。
“質價”兩者,只有同時起步,才是信任的起點。湖南路街道組織居委會、物業開展“地毯式”數據排摸,精細到每一條弄堂,全面收集居民意愿和“金點子”,建立“小區檔案”,為每一個小區都制定個性化物業服務方案,實現“一弄一方案”。
與此同時,相關小區也啟動了物業服務費調整程序,嚴格執行成本測算、方案論證等相關流程,正式張貼調整物業服務收費標準的公告,增幅控制在合理區間。公示期間,設立咨詢點,詳細解讀擬定價格的政策依據及服務項目細則。
“質價”同步,互不預設“前提”,產生互信,才能“換位”互動。街道干部在走訪中了解到,有的小區,看到物業企業提供了詳細到每日清掃次數和清掃范圍,分區域、分材質、分時段的保潔清單,甚至注明:針對風貌區老式庭院板磚地面易生青苔的特點,配置機動保潔崗與便攜式工具,實行“即臟即清”。這樣細致認真的態度,服務肯定錯不了,新物業尚未正式進駐,就完成了物業費調整的程序。
而有的小區,老弱病殘人群比例較大,生活上相對緊一些。物業公司主動提出:物業服務一步到位,物業費則可實行階梯式分步調整。
一體化中的“服務+”
上海徐匯正在推進黨建引領“滿意物業”三年行動計劃。湖南路街道的一大創新是,嘗試擴大物業一體化的覆蓋面,在武康、淮中等片區內的130多條弄堂及周邊零散小區內,由衡復物業拓展“片區式”一體化管理模式,“多元共治”化解各小區服務頻次不統一、服務內容參差不齊等問題。
在走訪的幾個小區里,居民和小區業委會人士反映,一體化服務,是一種“之間”共享的服務,小區與小區之間、弄堂與弄堂之間,除了基本的服務清單之外,無形中增加了一個“服務+”清單。
湖南路街道城建中心工作人員介紹,在一體化之前,各小區弄堂物業管理類型不一,個別小區因為找不到專業物業機構“接盤”,只能組織“弄管會”(弄堂自治管理委員會)進行自我物業管理和服務。試行一體化服務后,這樣的專業服務“空白點”,就可以在一體化的共享服務中消除了,原先“單打獨斗”的服務模式,也可以向“系統整合”的物業管理迭代升級。
以湖南路街道范圍內72條因條件限制無法設崗亭的弄堂為例,在一體化服務的“基底”上,創新探索了聯合巡查機制與預防性維保辦法,筑牢安全治理底線。
為此,衡復物業組建專項巡查隊,重點整治違規充電、電瓶車入樓道等隱患,聯動街道綜合執法隊、居委會建立快速響應機制;依托物業一體化平臺,聚焦老舊小區設施老化問題,將天溝清淤、房屋結構巡檢及電氣線路檢測列為“全覆蓋實施”的三項工程,推動維修模式從被動響應向主動維護轉型。
“三匹馬”還是“三駕車”
習慣上,把基層社會治理中在街道黨建引領下的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服務企業稱作“三駕馬車”。在這次座談中,大家聊起一個有趣話題:
在街道和居委會的引領推動下,配齊了物業服務,配齊了代表小區業主的業委會,只能說三駕馬車有了“三匹馬”。
三駕馬車更是“三駕車”,只有三匹馬協同配合,發揮有效的合力,才能讓“三駕車”順暢有力地行駛在基層治理的大道上。
湖南路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認為,推動黨建引領下的“滿意物業”,需要不斷夯實“黨組織—居委會—業委會—物業”的協同架構,建設物業智慧管理平臺,建立“發現—分派—辦結—反饋”閉環機制,實現多部門、多渠道治理數據和信息的實時共享,提升管理服務的效能。
“三匹馬”真正實現“三駕車”的效應,才能充分溝通、共同協商、公開透明、細化流程。武康路6弄、8號小區,是典型的老舊售后公房社區。在此次一體化物業服務升級過程中,居委會、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“三駕馬車”迅速行動,分工協作。連任三屆的業委會主任帶領樓組長,逐戶上門溝通,耐心解釋調價原因;居委會通過志愿者微信群及時轉發政策解讀,幫助居民理解調價依據;物業公司主動公開成本明細,向居民展示調整后維修費的用途,打消居民的疑慮。
“三駕馬車”的整車效應,聚合了資源,創新了服務,拓展了治理的內涵和外延。湖南路街道試點“物業+居家養老”模式,對80歲以上高齡、獨居老人開展需求普查,與有意向的居民達成服務約定,提供尋訪關懷、衣物縫補、上門理發等服務。
物業人員最后還講了一個“貓的故事”:一個工作日的傍晚,五原路248號二樓居民發現家中的愛貓走失了,焦急地向門崗求助。小區物業經理立即啟動片區聯動機制,不僅調取監控錄像,還組織巡崗人員在小區內展開細致搜尋,同時通過對講機聯系周邊一體化管理的門崗共同留意。兩個小時后,終于在相鄰弄堂的花壇中找到了這只受驚的小貓。業主連聲道謝:“從來沒想過,丟了貓還能有這么多人一起幫忙找!”
“滿意物業”,就是要這樣,“大家一起來”!(記者 李 榮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