雄壯的國歌奏響,五星紅旗冉冉升起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,32名來自深山牧區、沙漠邊緣的新疆孩子站在人群里,仰望一抹中國紅和旭日一同升起。晶瑩的淚珠在孩子們濃密的睫毛上閃……
要成為“石榴籽”孩子
“阿姨,給你個好東西吃!”我循聲望去,幾個小小的身影出現在遠處的核桃樹下。見我回頭,她們一起跑了起來,塵土瞬間揚起。不一會兒,幾個“小土猴”就出現在我面前。
茹克耶·麥提沙吾爾把她的“好東西”塞到我手里,我看著她的小臉,忍不住笑了。頭發亂糟糟地沾了好多土,早上才換的上衣染了一大片土漬,露出的小腿上還蹭了幾道傷痕。
“土桃子!”茹克耶指著塞在我手里的“好東西”說。我仔細打量著,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土桃子。桃子被土裹得嚴實,我甚至都看不出桃子果皮的顏色。
這里是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鎮亞博依村。這個坐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上的村子,即便在晴天,也會被一層薄薄的沙塵籠罩。果樹、莊稼、茹克耶種的繡球花,還有她摘給我的土桃子,無一幸免。
“北京也會下土嗎?”
“我們要坐火車穿過那片大沙漠嗎?”
“北京烤鴨好吃嗎?”
在這里采訪的幾天,總是被孩子們的問題包圍。
幾天后,7月25日,來自新疆各地的32名孩子啟程參加了“紅石榴”夏令營。
這次策勒縣一共有7個孩子被選中參加國網新疆電力“紅石榴”文化潤疆夏令營。9歲的茹克耶是其中一個。別看這孩子平時爬高上低,調皮貪玩,可說起要參加夏令營這件事,卻認真起來,“我從幼兒園小班就開始努力了!”
跨越4000公里山河
“策勒去和田要100多公里,和田去烏魯木齊要1000多公里,烏魯木齊去北京要3000公里,然后再走多遠媽媽也不知道了。”媽媽一邊給帕提曼罕·排日海提梳著小辮,一邊自言自語地嘮叨著。
這位30出頭的年輕媽媽,也曾走出過沙漠,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北京的大學。然而因為家庭變故,她只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,就匆匆回鄉,回到了這片沙漠。如今,看著蹣跚學步的兒子和即將踏上遠途的女兒,她百感交集。
“媽媽,以后有機會我帶你出去,去很多很多地方!”女兒看出了媽媽的心思。
“來口豆汁兒!”帕提曼罕嘿嘿一笑,開啟了她的幽默模式。媽媽瞬間喜笑顏開。“靚女呀!”她又來了一句,讓一旁的我也笑了起來。
帕提曼罕安靜了下來,靜靜地享受著媽媽給她梳頭的溫暖。大眼睛忽閃忽閃的,若有所思。
“你在想什么?”我問她。
“去過北京的哥哥姐姐說他們會去長城上跳舞,我也想去那里跳舞!”帕提曼罕說,“去天安門的時候要穿得漂漂亮亮的,帶著奶奶傳給我的花帽,拍一張最好的照片給媽媽帶回來!”小姑娘越說越興奮。
清晨五六點鐘的和田,還是漆黑一片,帕提曼罕小小的心里滿溢著“去北京”的欣喜,哪里還睡得安穩。天剛蒙蒙亮,她就奔赴集合地點。
太陽剛剛掛在亞博依村村委會旁邊的核桃樹枝頭,院子里就陸續匯聚了前來送行的家長和孩子。
出門的餃子送平安,帕提曼罕和其他6個來自策勒縣不同村子的孩子,在稍顯擁擠的駐村工作隊食堂里吃上了叔叔、阿姨早上5點鐘起床為他們準備的送行餃子。讓遠行的孩子帶上石榴,是爺爺的執念。親戚們把策勒的石榴裝進帕提曼罕的書包里,讓她帶著家鄉的味道一起遠行。
“我一直以為火車行駛起來會冒火,所以才叫火車。”帕提曼罕緊貼著火車窗玻璃,看著鋼鐵巨龍蜿蜒駛向烏魯木齊,大眼睛不肯離開車窗外的世界。
“阿姨,去夏令營能看到大熊貓嗎?”
“哪天能吃到脆皮烤鴨?”
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又開始在我耳邊飄來蕩去,讓我忍俊不禁。
“你們去親眼看看,就知道了!”我笑著說。
要去看世界,也讓世界看到我們
經過幾千公里的跋涉,32名孩子從沙漠綠洲、草原牧村走進了天安門廣場。為了能站在最佳觀看位置,7月31日那晚孩子們幾乎一夜未睡。他們凌晨2點就出發前往天安門廣場了。
此時距離他們離開家鄉已整整5天。這5天里,除了長途跋涉、不斷換乘,他們還開啟了北京的研學。帕提曼罕在2025年7月30日的日記里寫道:“在清華大學,我看到一個姐姐。我感覺她就是未來的我。我看著未來的我,心里默默種下一顆種子!”
這個季節北京雨水多,帕提曼罕撫摸著工作隊的叔叔送的雨鞋,興奮地告訴我,她長這么大從來沒穿過雨鞋,在和田能買到一雙雨鞋可不容易,這次派上用場了。
去長城的時候是陰雨天,孩子們身披雨衣。登頂之時雨停了,孩子們興奮地在長城上跳起了民族舞蹈。
“新疆的孩子真能歌善舞!”短暫的舞蹈,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他們不斷地拍照、贊美。孩子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。帕提曼罕和幾個小伙伴一商量,一起在長城最高的地方面對各國游客來了一場喊話:“歡迎你們來中國,歡迎你們來新疆,新疆的花果飄香等著你!”
孩子們的熱情感染著現場的每一位游客,紛紛要求和他們合影。這些新疆孩子成為了長城上一道明媚的風景。“紅石榴”夏令營的領隊告訴記者,每年來爬長城,“石榴籽”孩子都備受矚目,“孩子們總能感受到大家的熱情,所以也想用熱情予以回報,就有了‘長城獻舞’的慣例!”
去長城上跳舞,去天安門看升旗……這些熟悉的“慣例”,讓我和他們一起見證了心中的夢想開出花朵。
凌晨的天安門廣場,滿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,大家都在翹首期盼那莊嚴而神圣的升旗儀式。孩子們穿著媽媽為自己準備的盛裝,把紅領巾整理了又整理,踮著腳尖、抬著頭。
“我們能看見儀仗隊嗎?”
“太陽和國旗真的是一起升起嗎?”
孩子們輕聲討論著。
聽到儀仗隊鏗鏘有力的腳步,大家瞬間挺直了腰板,努力踮起腳尖。小個子的孩子著急得都要哭了。帶隊的老師們便隨機抱起幾個“小不點”,把他們托舉在肩膀上。
“敬禮!”孩子們聽到這一聲來自國旗班的“命令”,都莊嚴地舉起了右手。這些來自新疆14個縣市、5個民族、9歲到14歲的32名中小學生,同時向著國旗升起的方向行禮。
“國旗和太陽是一起升起的!”46秒后,孩子們看著天空中已經升起的國旗,激動不已。
這個瞬間定格在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心里,也是他們11天夏令營中最難忘的時刻。是的,只要是參加過“紅石榴”夏令營的孩子,幾乎都是這樣說的。在策勒縣采訪的十幾天中,我接觸到了來自當地的80余名“石榴籽”孩子,絕大多數孩子都對這一幕難以忘懷。
國旗升起了,帕提曼罕的眼睛還是不肯從藍天上挪開。她深情而熱烈地說:“這就是我心中的中國紅!我愛她,中國紅!”(郭燕)

